今天是 2024年8月25日 星期日

智雨法师带你认识感应史观视野中的释迦牟尼佛

来源:开福禅寺 作者:admin 时间:2019-06-21 11:13 点击:


    根据本迹史观,久远劫前所成之佛,称为本佛,其后根据众生之机缘一次次应世而出的佛,称为迹佛。久远时劫以来,应众生之机缘出世利济众生的佛其数无量,一一佛的名号、功德、出世因缘,说不能尽,故佛在诸经之中所说诸佛名号,也只是略举其例而己。若就一个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来说,则有三劫三千佛之说。所谓三劫,即取过去世一劫,称为庄严劫;现在世一劫,称为贤劫;未来世一劫,称为星宿劫,每一劫中,各有一千佛随众生之机缘次第出世。征诸各家经录,曾经有不少专说三劫三千佛名号的佛经被译为汉文,现在大藏经中还存有数部,如《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》、《现在贤劫千佛名经》、《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》等,览之可知三千佛的名号。开启我们今日所知一代佛教之历史的释迦牟尼佛,即属于贤劫千佛中的第四佛。
 

由上可知,在无比久远的时间序列中,每一佛的应世而出,都会有一期佛法流传的历史,由于各个佛出世时的机缘各不相同,各个佛所传佛法的历史也各具有独特的面貌。我们今日所研讨的佛教历史,即是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示现成佛、说大小乘佛法以及大小乘佛法在此世间流布的历史。

 

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

 

众所周知,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,在五天竺中属于中天竺。东汉明帝曾问迦摄摩腾:“佛法出世,何以化不及此?”摩腾答道:“迦毗罗卫国者,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心也,三世诸佛皆在彼生;乃至天、龙、鬼、神、有愿行者,皆生于彼,受佛正化,咸得悟道。余处众生,无缘感佛,佛不往也。佛虽不往,光明及处,或五百年,或一千年,或一千年外,皆有圣人传佛声教而化导之,广说教义。
 

摩腾在此说得非常明确,因为迦毗罗卫国是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的中心,这里的众生有缘感佛,其他地方的众生无缘感佛,所以不仅释迦牟尼佛,三世诸佛都在这里出生。这是非常典型的感应论。 唐代释道宣在《释迦氏谱》中,根据《因果经》、《本起经》以及《俱舍论》,也说迦毗罗卫国是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之中央,以前的佛都皆出兴于此。道宣还从迦毗罗卫国所在之中天竺的地名、距大海的里数、四季气候温和、为诸河发源之地、土地山川胜于他方、此地所使用语文为梵语等六个方面,论证释迦牟尼佛的托生之地为阎浮洲的中心,认为迦毗罗卫国所在的中天竺这样殊胜的地方,是众生业力所感,以等待佛在此出兴。
 

 

关于释迦牟尼佛出生的纪年

 

据隋代费长房的《历代三宝记》,关于佛出生的纪年,有如下六种传说:(1)殷武乙二十六年甲午(公元前1167) ; (2)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(公元前1027) ;(3)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(公元前723) ;(4)周桓王五年乙丑(公元前716);(5)周庄王十年甲午(前687 );(6)周贞定王二年甲戌(公元前467),诸说皆有所据。到南宋志磐作《佛祖统纪》时,明确采信《周书异记》的周昭王二十四年说,并对此说进行了论证,这样,佛生于周昭之世,灭于周穆之世的传说,也就成为一千多年来汉地遵信的说法。公元1913年和1923年时,我国佛教界还曾隆重举行过佛诞2940年和2950年的纪念法会。

在近世考证释迦佛生卒年代的学说中,约有七十余种异说,大体可归为四说:《周书异记》说、“众圣点记”说、“阿育王即位”说、《菩提伽耶碑记》说。因“众圣点记”与“阿育王即位”说有重合之时间,故学术界多认可公元前565—前486这种说法。1950年成立的世界佛教联谊会(简称“世佛联”)在缅甸召开第三届大会时,根据斯里兰卡和缅甸相关记载,通过以公元前544年为佛入灭之年的决议。
 

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2011年5月在阿富汗探采铜矿期间,意外发现一座2600年前建在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寺庙遗址,并在内部发现超过150尊珍贵佛像。通过考古检测,发现这座寺院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,那么佛必定出生于公元前7世纪之前,则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(公元前1027) 的生年比较符合逻辑。

一九五三年四月,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,虚云老和尚在会上发言:“他们对浴佛节也有不同说法,不承认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。我凭《法本内传》及摩腾法师对明帝曰:佛以甲寅之岁四月八日生,此当周昭王二十四年。魏书沙门昙谟最曰: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,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灭。这样年月,多少朝代都遵奉不改。周昭王甲寅到现今已二九八二年了,现在他们要改为二五零二年。本来孔子、老子生在佛后,今他把孔老摆在佛先。我当时在大会上和他们争论,戒律、年号、汉服不准毁。

这样算来,今年乃是佛历3046年。
 

 

关于释迦牟尼出家、成道的年岁

 

诸经或说释迦佛十九岁出家,六年苦行后,舍苦行而证道成佛,如《修行本起经》、《六度集经》、《太子瑞应经》、《摩河摩耶经》、《佛本行集经》等皆作此说;或说二十九岁出家,三十五岁证道成佛,如《长阿含经》、《中阿含经》、 《杂阿含经》、《增一阿含经》、《众许摩诃帝经》、《出曜经》等皆作此说。我国佛教史家多持佛十九岁出家、三十岁成道之说,但佛二十九岁出家、三十五岁成道之说亦出自佛经,不能径直否定其为不实。唐代释道世从感应论的角度认为:“良由众生根行不同,见有同异。”宋代释赞宁根据道宣律师与天人的问答,认为化身佛普被三千大千世界,有百亿释迦,随机所感,所以前后不定。南宋的释宗鉴借用湛然之语,认为佛之生年诸说纷然,乃是“机见不同,不需和会。
 

 

关于释迦牟尼一生所现之身与所说之法

 

在佛教史家的笔下,由于众生的机缘不同,虽然同为见佛,其所感见大为不同。

如僧祐在《释迦谱》中说:“夫法身平等,非有优劣,众生业异,故现应不同耳。是以释迦出世,身相紫金,而一千比丘咸见赭容,十六信士偏睹灰色,色自彼异,佛恒壹也。类此而言,可无惑矣。”由于一千比丘与十六信士的机感不同,释迦佛的紫金身相,在他们眼中,或显赭容,或呈灰色。唐代释道世在《法苑珠林》中说:“夫圣人之用,玄通无碍,致感多方,不可作一途求,不可以一理推,故粗以粗应,细以细应,粗细随机,理固然矣。

南宋的宗鉴与志磐在叙述释迦佛的生平时,根据机感不同,把释迦佛一生的八个阶段,也就是八相,分为大机所见与小机所见两种情況来分別叙述,分別称为胜应八相与劣应八相,佛身也分为胜应身与劣应身两种,胜应身,又称报身,劣应身又称化身。这里的大机,据宗鉴所说,包括别、圆教二教的菩萨,其所见为胜应身;小机则是指凡夫与小乘的声闻二乘以及通教的菩萨,其所见为劣应身。

 

释迦佛一期应现,所对根机不同,其所说教法也相应不同。概略而言,对小机说小乘教,对大机说大乘教。如释僧祐在《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》中说:“夫至人应世,观众生根,根力不同,设教亦异。是以三乘立轨,随机而发,五时说法,应契而化。沿粗以至妙,因小以及大,阶渐殊时,教之体也。”释宗鉴则明确地指出,释迦佛现胜应对大机说大乘教,现劣应身对小机说小乘教。

释迦佛既然是应已经成熟的机缘而来施度化之事,当所应度者皆已度尽之时,也就是众生感见佛住世的因缘终结之时,便是佛示现入灭之时,所入灭者,只是应众生之机缘而现之应身,佛之法身毕竟 常住不灭,正如僧祐所说:“夫常住至寂,毕竟无为。但机感所诱,随方应俗,既曰现生,焉得无灭?斯则群萌睹始終,而法身无出没也。是以假言背痛而方转甘露,托卧右胁而还放光明,此无病之迹 也。及千氍既缠而示双足于迦叶,金棺将阖而起合掌于摩耶,此不灭之征也。无病而示病,不灭而现灭,故知灰身显权,常住真实,月喻妙音,不其明乎。

 

 

课程简介

福慧书院青年学佛社专科班自4月10日起,每周二晚18:30——20:30由智雨法师主讲课程——《印度佛教史》,地点:文教中心二楼。

如果面对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,无从下手,如果读到理论相悖的佛经,莫衷一是,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佛教的演变。而要知道中国佛教是如何外来演变,也必须了解印度佛教。《印度佛教史》就如一份古道密藏,带你探索佛教的故乡。

 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网站地图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 |
主办单位:开福禅寺 地址:中国·安徽·合肥市玉兰大道77号
开福禅寺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:皖ICP备11013533号-1